盟约的余温尚存,冰冷的现实便已迫在眉睫.一号主地基上方的临时"绷带"监测数据开始出现不稳定的波动,预示着下方"虚空之影"的躁动正在加剧.理论上的协同作业,必须立刻付诸实践.
示范段的选址,就定在这最危险也最关键的裂痕区域.
黎明时分,紫色的天光下,一号主地基周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重型工程机械发出低沉的轰鸣,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们的金属外壳上临时加装了由林星河团队设计的,用于接收和响应"基拉"能量引导信号的敏感探头.天空中,数十个"基拉"个体如同有序的星群,散发着稳定的银白色光芒,它们的光芒交织成一张复杂的光网,笼罩着整个施工区域.
林星河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平台上,耳边是两种通讯频道混杂的声音——人类工程队的无线电通报,和苏望转译的,"基拉"通过"星萤"传来的能量流指引.
"工程队A组就位,准备灌注第一批活性基质."
"'基拉'引导能量流已抵达坐标Alpha,频率稳定,可以开始."
"开始灌注!"
特制的,混合了纳米机器人和吸能材料的灰色浆液从巨大的管道中喷涌而出,注入预设的模具.与此同时,天空中"基拉"光网对应的区域,银白色的能量流如同温柔的瀑布,精准地笼罩在灌注点上.
然而,第一次"握手"就充满了尴尬.
人类的灌注设备无法完美匹配能量流的微妙起伏.能量流稍一增强,灌注压力就跟不上,导致局部结构出现空隙;能量流稍微减弱,灌注又显得过快过猛,扰乱了能量场的稳定,使得刚刚开始凝聚的活性基质出现细微的龟裂.
"停下!能量场出现紊流!'基拉'在警告!"苏望急促的声音传来.
工程机械戛然而止.工人们看着那闪烁着不稳定光芒,表面布满细纹的基质块,面面相觑.天空中,"基拉"的光芒也出现了一丝烦躁的闪烁.
"重新校准输出压力,跟上能量引导的节奏!把响应延迟给我降到最低!"林星河对着工程频道喊道,额头渗出汗珠.他转向苏望,"请它们再给一次机会,调整能量流输出梯度,给我们一个更平缓的过渡区."
第二次尝试,稍微顺畅了一些,但依旧磕磕绊绊.这不仅仅是技术对接,更是两种完全不同思维方式和操作习惯的碰撞.人类习惯于精确的,数字化的控制;而"基拉"的能量引导更像是一种艺术的,基于直觉和共鸣的流动.
最大的危机发生在傍晚.当进行到一处关键的承重节点构建时,人类工程队按照图纸完成了一道合金梁的架设,但这道梁的固有振动频率,意外地与"基拉"引导至此处的,用于强化结构的地脉能量流产生了剧烈的共振!
"嗡——!"
刺耳的金属震颤声撕裂空气!那道合金梁以肉眼可见的幅度疯狂抖动,连带周围刚刚成型不久的活性基质也出现了蛛网般的裂痕!
"能量过载!结构应力报警!"
"'基拉'报告能量反馈异常!它们快控制不住了!"
指挥平台上一片混乱.一旦结构崩塌,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彻底撕开下面的临时"绷带"!
"切断能量引导!立刻!"马库斯的声音通过广播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
"不行!"林星河几乎是在同时吼了出来,"现在切断能量,结构会瞬间失去支撑垮塌!工程队,听我指令!立刻在C7,D4点位加装临时阻尼器!苏望,让'基拉'尝试将能量流频率向上偏移百分之五,避开共振点!快!"
他的指令清晰而迅速,甚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赌性.工程队愣了一瞬,随即依令行事.天空中的"基拉"光网也出现了刹那的紊乱,但很快,它们的光芒重新凝聚,按照林星河的要求,开始艰难地调整着那庞大的能量流.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合金梁的抖动幅度在阻尼器的作用下开始减小,而随着能量频率的偏移,那令人牙酸的共振声也逐渐减弱.
当一切重新恢复稳定时,所有人都如同虚脱一般.那道合金梁上留下了永久的扭曲痕迹,周围的基质也需要修补,但...结构保住了.
林星河喘着粗气,看着渐渐沉入地平线的蓝白色恒星,感受着背后被冷汗浸湿的衣衫.
当晚,在"守望者"AI的辅助下,林星河团队连夜修改了施工方案.他们不再追求完全的同步,而是设计了一套更具弹性的"缓冲-响应"机制,并改进了机械的感应系统.而"基拉"那边,也似乎从这次危机中吸取了教训,开始尝试用更离散,更易于人类设备跟进的"能量包"形式来进行引导.
第二天,施工继续.过程依旧不完美,失误仍时有发生,但那种毁灭性的冲突没有再出现.人类笨重的机械与"基拉"飘逸的能量光流,在不断的摩擦与调整中,艰难地寻找着共同的节奏.
当示范段的第一块完整意义上的,由人类物质与"基拉"能量完美交织而成的"星垣"基座终于稳固地呈现在众人面前时,它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温润而坚韧的光芒.
这第一次"握手",笨拙,充满误解,甚至险些酿成大祸.但它成功了.它证明了一条看似不可能的道路,确实可以走通.尽管前路必然布满更多的荆棘,但希望,已然在这伤痕累累的土地上,扎下了第一缕真实的根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