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cool

Chapter 23 - 第二十三章:守护者遗产

示范段的施工在磕绊中稳步推进,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天花板.人类的技术与"基拉"的能量引导,似乎达到了某种结合的极限.他们能建造结构,能引导能量,但对于如何将物质与能量更彻底地融合,形成真正具有活性的"星垣"组织,仍然缺乏关键的一环.林星河的理论模型指出了方向,但具体的实现路径依旧笼罩在迷雾中.

转机出现在一次计划外的深层勘探中.

为了给"星垣"的一个关键节点寻找更稳定的能量锚点,工程队奉命在距离一号主地基约五公里的一处异常能量富集区进行深层钻探.钻头深入地下三百米后,没有遇到预想中的岩层,反而猛地一空!

"报告!钻探失去阻力!下方...下方似乎是空腔!"

监测数据显示,下方并非简单的洞穴,而是一个结构稳定,内部充满惰性气体,且散发着微弱能量信号的空间.

消息立刻传到指挥中心.林星河和苏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勘探机器人传回空腔内部的影像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那并非自然形成的洞穴.规整的几何形通道,墙壁是一种温润如玉,却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未知材料构成,上面蚀刻着极其复杂,与"基拉"能量纹路有几分神似却又更加古老的图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静,悠远的气息.

这是一处遗迹.上古"守护者"文明的遗迹.

"基拉"族群在接收到苏望传递的影像和信息后,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反应.那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交流,而是一种混杂着敬畏,悲伤与孺慕之情的强烈情绪风暴,通过意识连接冲击着苏望和林星河.它们传递来的信息只有一个核心含义:

"先祖...圣所...勿扰...亦勿失..."

它们视这里为神圣之地,既畏惧惊扰,又害怕人类鲁莽的行动会破坏这珍贵的遗产.

在林星河和马库斯的坚持下,以及"守望者"AI对遗迹结构稳定性的评估保证下,一支由林星河,苏望,考古学家和精锐工程师组成的小队,在做好了充分的防护和尊重性勘探准备后,进入了这座沉睡了不知多少万年的"圣所".

遗迹内部一尘不染,寂静无声.他们沿着主通道前行,两旁的墙壁上,那些古老的图案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一段湮没的史诗——繁荣的翠绿星球,与"虚空之影"的战争,悲壮的牺牲,以及最终封印的完成.

最终,他们抵达了一个圆形的中央大厅.大厅中央,悬浮着一个由无数光丝缠绕构成的,缓慢旋转的复杂几何体.当勘探队靠近时,几何体似乎被激活,投射出清晰的全息影像和信息流.

这里是一个知识保管库,保存着"守护者"文明关于能量操控,物质转化以及封印"虚空之影"的核心科技!

林星河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那些信息.其中一项技术让他几乎停止了呼吸——"灵质编织术".这是一种利用特定频率的能量场,直接改变物质内部结构,使其具备能量活性和自适应特性的技术!这正是他"神经编织"理论所缺失的,将"编织"二字真正实现的钥匙!

"看这里,"苏望指着另一段关于"虚空之影"特性的描述,声音带着震惊,"它并非完全免疫物理攻击,但它能极快地'学习'并'适应'任何一种固定的攻击或封印模式,使其失效.所以,上古封印并非依靠固定的能量输出,而是依靠一个不断微调,基于星球生命场动态变化的'活'的系统!"

这与林星河构想的"活体长城"不谋而合!上古"守护者"早已实践过类似的理念!

更重要的是,保管库中还提供了几种现成的,用于稳定物质与能量界面的"接口"模块的制造蓝图.这些模块,可以直接应用到"星垣长城"的建设中,极大地提升建造效率和结构稳定性.

"这不是巧合,"林星河看着那些古老的蓝图,喃喃道,"'守护者'似乎预见到,终有一天,封印会减弱,需要新的力量来介入.他们留下了这些...遗产."

当他们带着大量的数据和几个小心翼翼取出的,处于休眠状态的"灵质接口"原型离开遗迹时,心情无比复杂.他们找到了突破瓶颈的希望,但也感受到了更沉重的责任——他们不仅是在为自己和"基拉"而战,更是在继承一个古老文明的未竟使命.

消息传回基地,尤其是当林星河团队利用"灵质编织术"初步处理过的材料,展现出与"基拉"能量近乎完美的融合特性时,整个工程团队士气大振.

就连一直对与"异类"合作心存芥蒂的马库斯,在亲眼看到那块散发着柔和光芒,仿佛拥有生命般微微脉动的新型材料后,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上古文明的智慧,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之前坚持的所谓"人类科技"的狭隘.

"基拉"族群在确认遗迹未被破坏,且人类确实从中获得了有助于加固封印的知识后,那股戒备的情绪也逐渐转化为一种复杂的接纳.它们的光芒变得更加柔和,甚至在引导能量时,会主动尝试与人类刚刚学会的"灵质编织"能量场进行更深层次的谐振.

希望的火焰,因这份来自远古的赠礼,而燃烧得更加旺盛.但与此同时,地底深处那冰冷的躁动,似乎也因感受到这正在凝聚的新生力量,而变得更加焦灼不安.

More Chapters